2025夏季轉會市場財力對比:英超獨大,西甲失勢
導讀目錄
轉會市場總覽
2025年的夏季轉會市場即將落幕,歐洲五大聯賽以及其他新興聯賽的支出與收入數據已經揭示出清晰的格局。根據《馬卡報》的報導,英超依然憑藉其龐大的電視轉播收入與全球影響力,成為市場上的最大玩家;相比之下,西甲卻在財力與吸引力上日漸式微。整體來看,歐洲各大聯賽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路線:有的選擇大幅投入以提升競爭力,有的則保持財政紀律甚至實現盈餘。
英超:砸錢無上限,經濟霸主
英超在今夏的轉會支出達到28.3億歐元,這個數字遠遠超過第二名的意甲(10.6億歐元),幾乎是其三倍。值得注意的是,英超的收支差達到-12.1億歐元,成為前十聯賽中最嚴重的赤字聯盟。雖然看似財務壓力巨大,但由於英超俱樂部擁有全球最龐大的轉播收益與品牌影響力,因此仍能持續承擔這種高投入模式。
在引援層面,無論是成名巨星還是潛力新星,英超都是首選目的地。例如切爾西、曼城、利物浦等俱樂部持續補強,甚至中下游球隊如西漢姆、艾斯頓維拉也能進行過億的投資。這種整體財力碾壓,進一步擴大了英超與其他聯賽的差距。
意甲:理性經營,收支平衡
意甲以10.6億歐元的支出位居第二,但其特點是「理性」。意甲俱樂部透過出售核心球員來平衡財政,例如AC米蘭與國際米蘭在今夏通過出售部分球員換取現金,隨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引援。
意甲的收支基本持平,未出現嚴重赤字,這一點顯示出義大利球會在嚴峻經濟環境下的生存智慧。這種模式雖難以與英超在財力上抗衡,但卻保障了聯賽的穩定性與長期競爭力。
德甲:保守務實,財政正向
德甲在支出方面投入7億歐元,收入則達到8.4億歐元,實現+1.4億歐元的正平衡,繼續展現其一貫的保守與可持續發展模式。
德甲球會普遍注重青訓與球員發展,並將球員出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例如多特蒙德、萊比錫紅牛長年透過出售年輕新星來保持盈利。這種「造星—出售—再投資」的循環雖然限制了德甲在歐戰的絕對競爭力,但卻讓其在財政穩健上位居前列。
西甲:吸引力下滑,財政受限
西甲今夏僅投入5.6億歐元,收入5.2億歐元,收支差-4000萬歐元。與巔峰時期相比,西甲如今的號召力明顯下降。除了皇家馬德里憑藉穩健的結構與品牌維持競爭力外,其他傳統強隊如巴塞隆拿受制於財政公平政策與債務問題,已難以進行大手筆引援。
中游球會如瓦倫西亞、塞維利亞、比利亞雷亞爾等更是受到薪資帽與財政規範嚴重限制,只能依靠出售球員維持基本運營。這種情況導致西甲逐漸在歐洲失去大牌球星的集聚效應,全球影響力不斷被英超乃至意甲、德甲超越。
法甲:意外的盈餘之王
法甲今夏支出5.18億歐元,收入卻高達6.95億歐元,實現+1.77億歐元的盈餘,是前十聯賽中財政表現最健康的聯賽。這與巴黎聖日耳門近年逐漸減少「天價引援」、轉而出售邊緣球員有直接關係。同時,法甲眾多俱樂部憑藉青訓人才輸出(如摩納哥、里昂、雷恩)獲得豐厚回報。
雖然法甲在整體競爭力與影響力上仍不及英超,但在財政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無疑樹立了新標竿。
其他聯賽:沙特崛起與小聯賽模式
在歐洲之外,沙特聯賽成為焦點。其今夏支出4.19億歐元,但收入僅9600萬歐元,呈現典型的「買入為主」模式。透過巨額投入簽下國際巨星,沙特希望快速提升聯賽的國際地位。雖然短期內能吸引關注,但長期能否形成自給自足仍是疑問。
至於其他小聯賽,葡萄牙、荷蘭與土耳其等國依然維持「培養—出售」模式。例如葡超支出2.79億,收入2.98億,荷甲支出1.93億,收入高達3.39億,這些聯賽憑藉輸出優秀球員而獲得穩健的資金循環。英冠則出現驚人數據:支出2.05億,收入卻高達3.43億,成為「賣人聯盟」的代表。
結語與趨勢分析
2025夏季轉會市場再度顯示出全球足壇的分化格局。英超依舊是資金與球星的最終目的地,其「金字塔頂端」的地位短期內無可撼動。相對而言,西甲的衰退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除皇馬外,其他俱樂部難以在歐洲舞台保持競爭力。
意甲與德甲憑藉理性與穩健策略,雖無法與英超匹敵,但卻保持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法甲則意外成為盈餘之王,顯示出健康經營的優勢。
在歐洲之外,沙特聯賽透過資金推動的激進擴張值得關注,但其能否真正融入世界足壇體系仍待觀察。小聯賽則持續依靠「賣人模式」生存。
總結來看,未來幾年全球轉會市場將繼續呈現「英超一枝獨秀、其他聯賽各自求存」的格局,而西甲若無根本改革,或將徹底失去昔日的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