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馬巴薩連續兩年無緣金球獎——是否歐足聯的「報復」?
前言:金球獎的變化與爭議
金球獎一向被視為球員職業生涯的最高榮譽,代表著個人足球成就的巔峰。然而,自 2024 年起,皇家馬德里與巴塞隆拿的球員連續兩年無緣金球獎,這一結果引發了廣泛的質疑與討論。更具爭議性的是,這一變化恰好發生在歐洲足球協會(UEFA,歐足聯)正式介入金球獎評選之後。難道這僅僅是評選標準的自然調整?抑或是一次帶有「報復性」的權力操作?
歐洲超級聯賽的餘波
2021 年,「歐洲超級聯賽」的誕生震撼足壇。包括皇馬、巴薩在內的 12 家豪門宣佈脫離歐足聯的掌控,建立屬於自己的頂級聯賽體系。雖然該計劃僅存活了 48 小時便因各方壓力瓦解,但皇馬與巴薩依舊堅持這一理念,並成為該計劃最頑固的支持者。此舉無疑觸碰到歐足聯的核心利益與權威,也為之後的「隱性對抗」埋下了伏筆。
歐足聯介入後的轉折
在 2023 年之前,金球獎由《法國足球》雜誌獨立主辦,評選過程以全球專業記者的投票為基礎,相對獨立且透明。然而,自 2024 年起,歐足聯正式參與金球獎評選,擁有實質影響力。這一改變,讓外界開始懷疑:金球獎是否已經不再單純依賴球員的場上表現,而是摻雜了更多的政治與利益考量?
案例一:2024 年維尼修斯屈居亞軍
2024 年的金球獎爭奪,本被普遍認為是皇馬球星維尼修斯的囊中之物。他率隊奪得歐冠與西甲雙冠,個人數據與表現均極為亮眼。然而,最終獲獎者卻是曼城中場羅德里。值得注意的是,曼城是最早退出超級聯賽的俱樂部之一,與歐足聯關係向來密切。這一結果,自然引發了「選擇性偏袒」的質疑聲音。
案例二:2025 年亞馬爾的落選
2025 年,巴薩天才亞馬爾成為西甲賽場與西班牙國家隊的絕對焦點,他的表現原本足以競爭金球。然而,最終的獎項卻落入巴黎聖日耳門球星登貝萊手中。巴黎聖日耳門一直被視為歐足聯的「特別關照對象」,其在財政公平政策上屢次獲得「網開一面」,這更讓外界認為選票的傾斜帶有明顯的利益考量。
標準的模糊與「針對性」
若僅是一年的爭議結果,或許還能用「標準不同」來解釋。但連續兩年的結果均對皇馬與巴薩球員不利,卻讓人懷疑其中暗藏針對性。2024 年,歐冠榮譽被「降級」;2025 年,亞馬爾在西甲與歐國聯的突出表現卻被忽視。相比之下,羅德里與登貝萊的獲獎理由,恰好與歐足聯的「利益同盟」高度契合。
這種每年標準「靈活調整」的現象,難免讓人懷疑其背後是操作而非純粹的體育評價。若金球獎已經演變成政治與權力遊戲的一部分,那麼其公信力無疑將面臨長期的損耗。
結語:榮耀還是權力遊戲?
皇馬與巴薩作為僅存的超級聯賽支持者,或許正付出代價。他們不僅在俱樂部層面遭遇孤立,連旗下最具代表性的球星也在個人榮譽的競爭中被「邊緣化」。當金球獎失去一貫性與純粹性,它還能否繼續代表足球世界的最高榮譽,值得所有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