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期、還債與權力博弈:巴塞隆拿新諾坎普啟用推遲背後的深層原因

  • 未分類
  • 1 min read

延期、還債與權力博弈:巴塞隆拿新諾坎普啟用推遲背後的深層原因

導讀目錄

引言:從甘伯盃「搬場」說起

2024 年夏天,原本應該是巴塞隆拿「重返家園」的重要時刻。在拉波爾塔的計劃中,新諾坎普預計在 2024 年 11 月完成,並趕及在 2024-25 賽季前投入使用。然而,事與願違,原定於 8 月 10 日舉行的甘伯盃,最終地點由新諾坎普再次改為青訓隊主場克魯伊夫球場。這不僅讓球迷失望,更揭開了背後一連串的經濟、工程與政治算盤。

工期延誤與場地現況

根據《世界體育報》與社交媒體實時工地直播顯示,新諾坎普的實際工程進度遠不如預期。雖然球場一層的 36,850 個座椅已經裝配完成,但內部仍然空洞,球員更衣室尚未完工,空氣中彌漫著新鮮水泥味,甚至連基本的排水與供水系統都未安裝完成。

從場館外部觀察,整體結構遠未達到比賽安全標準,包括出入口、停車場、安全通道均處於「毛坯」狀態。球場附屬商店、博物館等附加設施甚至還未開始裝修。根據原本施工計劃,草皮應於 8 月重新鋪設,但現時連灌溉排水測試用草皮亦已移除,導致工期再次被無限延長。

錯失歐冠主場與潛在經濟損失

最令人關注的,莫過於歐洲賽場主場申報的限制。如果巴塞未能在歐冠報名截止日前確認回歸新諾坎普,那麼整個賽季的歐冠比賽都無法在此舉行。這不只是象徵意義,更涉及巨大的經濟損失:門票、贊助、商品銷售等至少損失數千萬歐元。

此外,若只為下半季的十場以內西甲主場而急於回遷,對財政貢獻有限,且還需面對額外運營與啟用新場的隱性成本。這解釋了為何球會情願放棄甘伯盃票房收入,也不急於「回家」。

新諾坎普貸款的「還款邏輯」

另一個關鍵點,在於新諾坎普背後的融資安排。拉波爾塔曾公開表示,此重建計劃的資金,來自不同還款期限(5年、7年、9年、20年、24年)的分段貸款,每筆貸款均設有「寬限期」條款。而這筆巨額貸款目前尚未列入球會年度財報,也未正式啟動還款程序。

這意味著——只要不「啟用」新場,就可以合法延遲債務入帳。不還錢、不做帳、不承擔壓力,是拉波爾塔團隊現階段的「現實選擇」,有意將還款責任與會計壓力推延至 2026 年主席大選之後。

施工方違約金:2億歐元的爭議

更具爭議性的,是合同條款中對施工方的處罰條款:如未能在 2024 年 11 月完工,每延誤一天需賠償 100 萬歐元。以目前延誤天數計,已超過 2.03 億歐元。然而據西媒報導,拉波爾塔在內部會議中表示,「放棄追討這筆違約金」,理由是工程延誤屬於「不可抗力因素」。

此舉立即引起董事會及部分合作方不滿。畢竟,這筆違約金本可用作補貼球隊營運,或轉入財報減少赤字,為何主動放棄?內部傳出質疑聲浪:拉波爾塔此舉是否另有所圖?

拉波爾塔的選舉考量與會計策略

從政治角度來看,拉波爾塔的每一步都似乎在為 2026 年主席大選鋪路。延遲回遷新諾坎普,就可以暫緩償還壓力,確保目前球隊轉會與薪資空間不受限,爭取更多成績與支持度。而不將重建貸款納入財報,也讓當前帳面虧損看似受控,有利於向合作方與贊助商交代。

同時,拉波爾塔仍可在選舉前,主導「新諾坎普啟用儀式」,作為個人政績。工程延誤與否,對他而言反倒成為一種「靈活掌握時間表」的政治工具。

結語:延誤背後,或許不只是工程問題

從場館硬件、工程進度到違約金條款與財務安排,巴塞隆拿未能如期回遷新諾坎普,顯然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施工問題。拉波爾塔團隊一方面要應付現實的歐冠報名與財務壓力,另一方面又不願太早承擔還款責任,導致球場「拖延交付」成為策略一環。

而施工方違約金的「主動放棄」更讓外界質疑:這是一場刻意延誤?還是雙方早已私下達成某種協議?

無論如何,對於巴塞球迷而言,這個原本應該是回歸榮耀的時刻,如今卻只能繼續等待。新諾坎普何時真正開放,已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場政治、經濟與形象博弈的縮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