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呼籲改革NBA收入分配體系:聯盟規模已擴十倍,球員卻仍領死薪水

  • 未分類
  • 1 min read

庫里呼籲改革NBA收入分配體系:聯盟規模已擴十倍,球員卻仍領死薪水

庫里:NBA規模翻十倍但球員卻無股權,我們理應分一杯羹

導讀目錄

庫里直言:薪資偏低,根本原因在於制度

金州勇士球星史提芬・庫里近日在節目《360 with Speedy》中,罕見公開談及NBA球員的收入議題。他指出,儘管頂級球星年薪動輒數千萬美元,但這一切只是冰山一角。庫里認為,球員雖然是聯盟曝光度與商業價值的主要來源,卻因勞資協議結構的限制,無法參與更高層次的財富分配。

「我覺得由於現行的勞資協議,我們球員完全無法介入球隊的股權分配,這其實非常不合理。」庫里如此表示。他認為這種結構性的限制,導致球員僅能透過合同薪資賺取收入,無法真正參與到聯盟及球隊價值快速增長的紅利之中。

NBA規模已非昔日可比,球員卻只能拿「死工資」

庫里指出,如今的NBA已不是20年前的聯盟。「從營收、轉播權、市場價值、全球影響力來看,NBA的發展規模大概是以前的10倍。」這樣爆炸性的成長,為球隊老闆及聯盟管理階層帶來了天文數字般的收益。

然而,球員的薪資雖有上升,卻仍是以工資為核心的酬勞制度,缺乏對應規模擴張的收益分配。「我們是一場比賽最主要的吸引力來源,沒有球員就沒有比賽。但我們卻無法像企業合夥人一樣,從這個聯盟的整體增值中受益,這不合理。」庫里語重心長地指出。

球員應參與資產收益分配?合理性引發熱議

對庫里的觀點,業界反應不一。部分人支持他,認為當今職業體育已經商業化至極,球員應該不只是「打工仔」,而是應有資格作為「股東」參與團隊營運與利潤分配。

特別是在現代球星品牌效應與媒體曝光愈加強烈的背景下,某些頂級球員甚至擁有超越球隊的商業價值與市場號召力,他們對球隊市值提升的貢獻絕非僅靠技術統計來衡量。「這些球員為球隊創造的商機、轉播價值和全球曝光,為何不能成為股權分配的依據?」一名體育經濟學者曾這樣質疑現行制度。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引入球員股權制度風險極高,可能造成更複雜的利益衝突與競賽不公。聯盟與各球會目前仍以嚴格區分「管理方」與「運動員方」的架構維持財政穩定,引入類似制度或將動搖聯盟核心運作邏輯。

聯盟與球員的博弈未完,變革之路仍漫長

事實上,NBA近年在勞資談判過程中已多次出現關於「股權分配」或「賽後分紅」的討論,但始終未能成行。即使是像勒邦・占士或庫里這類影響力極大的超級球星,也無法突破聯盟層層限制,獲得任何股東資格或實質性的分紅方案。

庫里此番表態,被視為又一次球員向管理層提出的制度性挑戰。「我們應該有權分享球隊價值的增長,不只是打完球領薪水就算了。這是場需要對話與改變的旅程。」庫里表示。

當NBA規模與價值屢創新高,球員們是否應獲得更多話語權與利益分配?這將成為未來數年勞資談判的重要議題之一。而庫里的發聲,或將為後續的改革鋪下第一塊基石。

發佈留言